劇本
第一段
主要人物:以章(爸爸)…30歲正值壯年的阿美族青年
媽媽:28歲
儒妮(大女兒):5歲
卡照(大兒子):3歲
馬耀(小兒子): 1歲,媽媽抱在懷中
場景:部落…被大霧籠罩的農地
時間:民國60年
時間: 清晨
以章拿著鋤頭,賣力的鋤著乾旱缺水的旱地,趁著清晨天氣還很涼爽的時候,盡快把工作做完,汗流浹背,但是面對因為缺水而乾枯的農作物,以章嘆了一口氣,望著因缺水而乾裂的土地,心想:孩子一個接一個出生了,光靠這一塊種不出什麼東西的旱地,很難生存下去,於是想到剛從台北回來的表哥說,在台北可以有收入不錯的工作,於是便向他打聽了一下。
場景:火車車廂內
以章一家五口,在北上的火車車廂裡,帶著全部家當,一個用花布包起來的包袱,離開了故鄉,要到傳說中到處都是賺錢機會的台北,
卡照跪坐在椅子上,這可是他們第一次作火車,好奇的以章看著車窗外快速移動的風景,儒妮坐在爸爸旁邊,低聲的問,
儒妮:爸爸,我們要去哪裡。
爸爸低頭微笑的回答說:我們要去台北哦,
儒妮:台北再那一個方向,那裡好玩嗎,有沒有盪鞦韆的東西
爸爸思索了一下說:在那裡爸爸有工作可以做,有錢可以賺,就可以讓儒妮去學校盪鞦韆哦
儒妮:是哦,那麼好
儒妮雖不完全懂爸爸說話的意思,但對於爸爸口中敘述的世界,充滿了期待和好奇。
火車進入山洞,畫面進入第二幕
場景:1.火車站(古老照片中的台北火車站) 2.街景 3.工地
爸爸一手牽著卡照,一手拎著花布包袱,媽媽抱著馬耀,儒妮則是牽著媽媽的裙腳,一家人走出火車站,驚訝於眼前從未見過的畫面,爸爸問到他們要去的工地的方向,一家人便走在台北街頭(畫面往上PAN)
到了一處施工圍籬圈起來的工地,
爸爸:這就是我們要住的地方(FAD OUT)
一家人走進工地裡
第二段
(畫面FAD IN)爸爸在工地忙碌的工作……太陽快速的移動,到了黃昏,爸爸坐在工地頂樓,望著台北林立的大樓,感嘆的說
爸爸:蓋了那麼多棟漂亮的房子,沒有一棟是我的。
眼光無目的得瞄向遠出新店溪的一個河岸,驚訝的說
爸爸:怎麼這麼像花蓮老家的秀姑巒溪,正望的出神的時候,心裡一個念頭,(口白)河邊都沒有人住,如果可以再河邊空地蓋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,那怕只是一的搭路岸(工寮),那該有多好,起碼不用再跟著工地搬來搬去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場景:河岸邊剛整理起來的小空地
爸爸整理空地(砍樹鋤草) 媽媽背著馬耀在旁邊用石塊堆起簡單的爐灶,煮著剛剛在附近草地採集的野菜,小孩在旁邊看著辛苦工作爸爸
爸爸努力架起4根柱子,鋪好屋頂,四周牆壁,一個小屋在爸爸的巧手,慢慢的形成,天色已經暗了,一家人在新蓋的達路岸吃著晚餐,爸爸很滿意的對著全家說:以後這裡就是我們的家了,不管外面刮風下雨,我們總算有一個躲避風雨的地方了,飯前大家一起手牽著手禱告,窗戶透出微微的燭光,在愉快的聊天聲中,鏡頭PAN往上往後,畫面停留在遠方的高樓與搭路岸,中間隔著新店溪,極端的對比。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畫面回到爸爸在工地做工的畫面,部落的朋友卡照試探問著以章(爸爸),
卡照:聽說你在新店溪邊搭了自己的達路岸。
以章(爸爸):對呀,
卡照:我很羨慕餒,有自己的房子,不像我家,常常跟著工地搬來搬去,我的小孩還國小還沒有畢業已經換的四個學校了,你那邊還有沒有多的空地,可以給我蓋,我也想要有一個家,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家。
以章(爸爸):好呀,還有空地啦,就在我的旁邊好了,我們可以做鄰居。
卡照:哈哈,真的呀,那真是太好了,
鏡頭爸爸與卡照聊天的畫面,台北街景,ZOOM OUT & fad out
鏡頭俯瞰全景,以章的家,部落慢慢形成………
第三段
場景: 已經形成小聚落的乾乾溪部落
一個刮著北風冬天的深夜裡,街上沒有半個行人,只有婚黃的路燈照著,家家戶戶都緊閉著門窗,一片的死寂,安靜淹沒了整個部落,………
突然在部落後端,一真驚叫聲劃破了整個部落的安靜,
著火啦,著火啦,
最後一間房子 在火勢的吞噬之下,一下就被燒個精光,在北風的助長之下,第二間,第三家,迅速的把整個部落燒光殆盡,
在清晨破曉的時候,部落已經剩下一堆殘骸,
大家在哭泣嘆息中,望著自己的房子,變成一堆廢墟,
寒風中,無助的族人望著自己親手辛苦搭造的家園破滅,被迫只好在帳棚中度過寒冷的冬天,部落族人無助的望著以章說:我們以後的日子要怎麼辦,家已經沒有了,心就跟蟲子一樣,
以章這時知道這個時候他不能就此屈服,他要帶領跟他一起來此居住的族人一起度過這一關,強忍著淚水,對著悲傷的群眾,說:沒有關係,我們的房子雖然被燒了,還好我們人都平安,沒有人受傷,我們每一個人,都是蓋房子的高手,明年春天,我們重新再來建造我們的家園,部落族人,聽了以章的話,心中終於有一絲希望,…
當隔年春暖花開的季節,乾乾溪部落,再次想起鐵鎚咚咚咚的聲音,
新的聚落又逐漸形成
key point
想要一個家
對土地的連結
原住民的樂觀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