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7月2日 星期五

故事大綱

亁亁溪部落(溪州部落)
故事大綱
民國60年,台灣經濟開始起飛,部落因為工作機會少,紛紛有人攜家帶眷,離開部落,來到所謂台灣錢淹腳目的都市裡討生活,也因為無一技之長的緣故,到了都市之後只能從事一些比較卑微的、出賣體力工作,如工廠作業員,建築工地工人,本片主角是建築工地模板工,一家大小住在工地旁臨時搭架起來的工寮,當工地工作結束,他們又要搬離已經完工的工地,尋找下一個新的工地,過著逐工地而居的都市游牧民族生活。足跡幾乎踏遍全台北縣市,小孩就讀的學校,也跟父母的工地,一間一間的換,在一個走過新店溪畔的巧合機會,發現了一塊長滿野草樹木的土地,覺得這一塊土地像極了部落的環境,是思鄉之情吧,總想要有一個固定的住所,主角開始他的築夢計畫,工地下工之後,檢拾廢棄的建材木料,一塊一塊的拼湊起他的夢想,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家,終於誕生,媽媽也在空地養雞種菜,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,相較於對岸的高樓大廈,成了一個機端的對比,雖然沒水沒電,但是他們一家人有一個屋頂能夠遮風避雨的,已經很滿足了。
過了若干年,部落朋友知道這一塊原住民的迦南地之後,開始也搬遷進來,一點一滴,慢慢的形成一個聚落,他們給了部落一個名字,乾乾溪部落,政府機關也開始注意到他們的存在,雖有如芒刺在背,但也沒有很好的搬遷計畫,所以拉鋸了好幾年,始終沒有一個很好的結論。一個冬天的夜裏,天外飛來的無名煙火,毀滅了整個部落,風勢的助長之下,木造房屋瞬間化為灰燼,無一倖免,所有的一切化為烏有,但是當地的居民沒有一戶人家離開,他們不願放棄他們的家,再出去流浪,那一年的冬天特別冷。
原住民總是樂觀,在春天來臨的時候,開始他的重建計畫,因為個個都是建築工地的老手,蓋起房子不假他人之手,很快的,一個嶄新的聚落又誕生了,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